骨质疏松的好发率在50岁之后大幅提升,是一种常见的退化性疾病,另外,骨质疏松还可能配合肌少症,肌肉无力造成跌倒、骨质疏松造成骨折,形成一连串的疾病。但其实骨质疏松可以透过「运动」来帮助骨头减少负担,同时让正确的姿势减缓骨质流失。
30岁是一个分水岭
30岁之后,不只身体的肌肉会以每年1%的速度流失,骨质其实也会流失,如果没有保养,到50岁之后就会有肌少症、骨质疏松的问题。根据统计,50岁以上骨质疏松的比例达到12.3%,通常都要跌倒骨折后才会发现。
肌肉流失会造成肌力、平衡能力减弱,让人容易跌倒,而骨质疏松患者最常发生骨折的位置是在髋骨(平衡臀部及下肢)、脊椎、关节处,而这些地方正是身体行动力的根源,所以骨质疏松患者绝对不能忽视「肌肉」的流失,必须及早加强。
牛樟芝对骨质疏松的效果
台北医学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邓文炳教授,进行牛樟芝子实体预防癌症转移研究时,发现红樟芝子实体的作用机转既可以预防癌症转移,也可以增加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OPG(一种管控抗体蛋白质),能有效抑制噬骨细胞的活性,并减缓骨质流失,更重要的是造骨细胞活性也会增加。从动物实验发现,食用牛樟芝子实体的老鼠在2D或3D的图像下,骨骼结构明显增强,代表不易骨折。
而理事长杨再兴也表示,许多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,第二期适应症就是应用癌症患者预防及抑制骨转移,但其中部分药物在使用后易有不良副作用产生,但牛樟芝子实体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机转具备最新骨松药物的功能,而且也发现牛樟芝子实体只会对病变细胞作用,且不影响正常细胞,值得进一步投入临床发展。
骨质疏松怎么动?
1、预防性的运动
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(I…ter…”ti‰…”l O›te‰€‰r‰›i› F‰u…d”ti‰…,IOF)提出的建议,有氧运动是最可以强化骨头密度、维持骨头强度的方式,原因是有氧运动带来的新陈代谢、血液循环,能帮骨头淘汰老化的细胞、制造新细胞,让骨骼维持在良好的强度。
另外,重量训练可以改善肌肉的力量,让身体负重时,不会把重量全部集中在同一个点上,造成骨头的损害;瑜伽、太极拳等伸展跟平衡的运动,则可以帮助肌肉放松、加强平衡感,减低跌倒的风险。
预防性的运动流程:每次运动前都要有热身活动,时间必须达到10~15分钟,主要是进行关节处的活动、放松,像是平和的踏步、原地抬腿等,心跳可以达到每分钟110~125次;接下来进入主要的运动,则以当次要加强的肌肉群为主,时间持续30~40分钟。
针对髋关节的主运动可以进行臀肌训练,患者可以平躺在瑜伽垫上,双膝并拢、小腿跟大腿呈现90度,进行「抬臀」;重复一组12次之后,可以进行髋关节外展,患者双脚站直、与肩同宽,单手扶着椅子,另一只脚左右平行往外伸展,两脚轮流。
2、修复性的运动
在骨折后,虽然应该要给身体休息的时间,但绝对不能长期卧床,这样不但会肌肉流失、在受伤处造成肌肉粘黏,也会引起关节挛缩,可能再也无法恢复到原本的行动力。
如果是髋骨骨折的话,可以先进行抬腿运动,并时常活动踝关节、膝关节,等到骨骼愈合的差不多,则要进行髋关节外展运动,除了左右之外,也可以进行前后外展,将肌肉拉开,避免粘黏。
抬臀运动则是增强后期肌肉量的好方式,减少再次骨折的机会。但骨折后的病患必须注意自己的重心,最好请别人在旁观看,避免姿势不良、跌倒,造成二次骨折。
3、骨质疏松的运动禁忌
最适合骨质疏松患者保健的运动就是「有氧运动」,上述提到的几种伸展运动及重量运动,则可以视每个人身体状况,参酌加入。
但要注意的是,骨质疏松患者不能进行高冲击性的运动,如篮球、跳绳、武术等,容易伤到骨头,躯干弯曲、旋转的动作也不适合,所以像是高尔夫球、网球、棒球等都尽量避免,免得增加骨折风险。